拋丸強化是目前汽車(chē)行業(yè)改善齒輪疲勞壽命的常用手段之一,其原理是利用高速彈丸對齒輪表面進(jìn)行沖擊,使輪齒表層在一定深度內生成殘余壓應力,用來(lái)抵消部分外加負荷導致的拉應力,從而抑制或延遲裂紋的萌生和擴展。因此,它可以顯著(zhù)提高輪齒的抗彎曲疲勞壽命,改善接觸疲勞特性。拋丸強化效果表達式為:
B=F(P,M,R,V,Q,H,T,α)
式中:B——拋丸效果;
P——拋打工件表面性能;
M——彈丸材料;
R——彈丸尺寸;
V——拋丸速度;
Q——單位時(shí)間內拋丸量;
H——彈丸與工件表面距離;
T——拋丸時(shí)間;
α——拋丸角度。
在輪齒材料及熱處理指標選定的前提下,彈丸工藝選擇是得到合理殘余壓應力層的關(guān)鍵因素之一。本文就如何選擇彈丸工藝參數從而得到合理強化效果展開(kāi)論述。
1.試驗條件和方法
(1)齒輪材料和拋丸前狀態(tài)
齒輪材料為低碳合金鋼,鍛后等溫正火,經(jīng)滲碳淬回火處理后表面硬度≥650HV1。
(2)試驗用設備及檢測方法
2.彈丸的選擇
(1)彈丸硬度確定
強化零件用彈丸硬度一般等于或略高于零件本身硬度,硬度不能太高,否則容易導致本體損傷。本文齒輪齒面和齒根硬度檢測如圖1所示。從圖中可知,齒輪表層硬度在700HV1以上,根據市場(chǎng)能夠提供的彈丸,我們選定彈丸名義硬度在(700±30)HV1。
圖1 輪齒硬度梯度
(2)丸料直徑選擇
齒根過(guò)渡圓弧處是應力集中點(diǎn),裂紋萌生往往從此處開(kāi)始,因此作為拋丸強化效果檢驗位置(見(jiàn)圖2)。本文齒輪齒根過(guò)渡圓弧半徑為0.85mm,為達到強化效果,必須有足夠的彈丸拋射到該位置,因此選擇丸料名義直徑為0.6mm、0.8mm兩種規格的鋼丸進(jìn)行驗證。
圖 2
3.結果與分析
圖3、圖4分別為φ0.6mm和φ0.8mm彈丸在相同工藝條件下得到的齒根殘余應力分布結果;圖5為兩種彈丸作用下5次檢測結果的平均值比較。從圖中可以得知,兩種彈丸作用下相同深度殘余壓應力值差別略有區別,且zui大壓應力值所處深度有所不同,φ0.6mm彈丸的zui大壓應力值在距表面約40μm處;而φ0.8mm彈丸的zui大壓應力值在距表面約50μm處。附表是兩種鋼丸的單個(gè)重量,可以看到,W0.8mm≈2W0.6mm;P=MV,在速度一定的情況下,質(zhì)量是決定動(dòng)量大小的因素,因此φ0.8mm彈丸所能產(chǎn)生的變形會(huì )更大些,深度更深。
從圖5還可以看到,兩種彈丸得到的應力趨勢基本一致,但表層φ0.8mm彈丸所得殘余壓應力更低,意味著(zhù)所能抵御外力的能力更弱,更容易被突破產(chǎn)生裂紋。
圖4 Φ0.6mm彈丸殘余應力結果
兩種鋼丸的單個(gè)重量
規格
|
100粒重量/mg
|
單粒重量/mg
|
φ0.6mm
|
113.17
|
0.113
|
φ0.8mm
|
288.6
|
0.287
|
(2)相同工藝條件下彈丸直徑對齒面粗糙度的影響
圖6是兩種彈丸作用力得到的齒面粗糙度結果,拋丸前的齒面粗糙度基本一致;拋丸后,φ0.6mm彈丸得到的結果要明顯優(yōu)于φ0.8mm彈丸。齒面粗糙度影響變速器噪聲,粗糙度越小越好。
圖6 兩種彈丸作用力得到的齒面粗糙度結果
4.結語(yǔ)
拋丸后的
殘余應力主要來(lái)源于表層不均勻的塑性變形,在零件參數允許的范圍內,尺寸越大,彈丸消耗相應會(huì )更少,成本更低,但需要綜合考慮彈丸對零件
殘余應力和齒面粗糙度的影響,需根據試驗結果選擇合適的彈丸。
更多相關(guān)信息》》》